2013年,在国家档案局、省档案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全市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和各级档案馆(室)按照市委提出的“俯身抬头”转作风,提高效能创首善和“整体上水平,重点求突破,全面保安全”的要求,坚持坚持“超越自我,服务大局,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档案工作主题,各项工作呈现出“目标明、标准高、节奏快、成效好”的良好发展态势。市档案局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被市文明办评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迎检工作先进集体。市档案学会荣获全国先进社科组织荣誉称号。局机关郝静同志被评为“最美龙江档案人”,姜植强同志荣获“哈尔滨银行杯”服务创业明星提名奖。在今年全市改善环境优化服务暨企业现场评议行政执法大会上,市档案局档案监督指导工作以总分94.27分,荣获第一名。
一、按照“整体上水平”要求,把档案服务工作的切入点放在为“五位一体”总布局服务上,突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民生的成效
一是创新方式方法,服务经济建设。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围绕中心,俯身基层,主动开展各类档案服务,建立“档案工作服务队”、“发放档案服务工作联系卡”,召开档案业务培训会、市级重点产业项目档案建档、归档协调会等形式,组织档案业务指导服务1990余次。主动向新兴产业延伸,指导完成哈药集团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化等5家战略性新兴企业档案规范化建档。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为哈尔滨银行及其13家驻外金融机构档案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按照国家档案局新发布的10号令的要求,完成对哈药集团、建工集团、物业供暖集团等10个企业集团《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及档案保管期限表》制定、审核和备案工作。围绕招商引资和重点产业建设项目,对新开工建设的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新厂区建设、农村沼气、畜牧养殖基地等40项重点建设项目进行建档指导和跟踪服务。将哈尔滨银行和哈地铁集团创建为“全市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示范基地”。二是发挥档案的独特作用,服务政治建设。围绕发展基层民主,与市农委、民政局等部门合作,指导社区、村镇建立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档案。挖掘馆藏档案资源,编辑《哈尔滨档案记忆》(历史档案图册),收集历史图片1000余张,再现哈尔滨自1874-1949年的历史变迁;编辑《哈尔滨档案记忆》(馆藏档案里的故事),撰写50篇档案故事、11万余字,开创全员参与档案编研新模式;编辑《哈尔滨档案记忆》(哈尔滨市档案馆指南),形成14万字初稿;市局承担的国家档案局“城市通鉴”系列丛书项目—《哈尔滨通鉴》(上卷)基本完成,约60万字、300余幅图片,待交付印刷。拍摄了《新起点?新目标?新跨越》党建工作宣传片,在市直机关各部门和单位初评中荣获二等奖。各区、县(市)档案馆立足现有,编辑档案编研成果60余种。三是挖掘档案价值,服务文化建设。组织召开部分城市和高校档案专题学术研讨会,长春、沈阳、大连、南昌等城市代表和辽宁大学、黑龙江大学的档案学教育专家结合档案工作和教学实际,围绕档案文化价值研究等进行深入研讨和交流。创造性地搭建省际之间、兄弟城市之间、档案局馆之间、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档案学会之间、档案学会与高校之间高水平、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档案资料立卷组长单位职责,选派业务骨干常驻市文明办,制发《哈尔滨市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体系材料审核工作责任分工明细表》,组织业务培训,指导建立“创城”档案216盒,顺利通过专家组测评。四是延伸档案工作触角,服务社会建设。制发了《哈尔滨市民生档案管理办法》,将担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二级单位专业档案纳入市局档案业务指导范围,先后对152个二级单位进行专业档案调研工作,对43种专业档案进行建档指导。指导完成教育系统专业档案摸底调查,将学籍档案纳入档案监督指导范围,并提出学籍档案接收进馆计划。在去年认定107个乡镇、行政村和社区为首批“全市档案服务民生示范点”的基础上,今年又将市农委确定的全市5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纳入档案服务民生示范点“双五十”工程中。继2012年在全市创建32个星级档案服务窗口单位的基础上,今年,将竞赛星级提档升级为四星级,参赛单位扩大到二级单位和企业。近期,经过综合考评,有33个单位被认定为星级服务单位。各级档案服务窗口简化查档流程,完善制度建设。对弱势群体,开辟QQ群查档验证新方式。增加查档服务窗口,开辟“绿色通道”。全年全市各级档案部门接待社会各界利用者6.5万人次,出具档案证明3.3万份。收到各界群众表扬信80余封,锦旗23面。五是拓展档案工作新领域,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加大了对新领域、新型经济组织的各种载体档案的监督。重点加强水利资源普查、土地资源管理、环保、气象、卫生、地质、医疗、社会救助、市场监管等档案的监管。集中力量对农业科技档案、污染源管理档案等重点领域档案进行调研和指导。对“三沟一河”项目中的何家沟群力污水治理工程项目档案工作进行了专项验收。完成了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档案指导验收工作。
二、按照“重点求突破”要求,开拓创新,把着力点放在“七项突破”上,着力破解制约档案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
一是在市政府办公区研发“数字档案集约化管理服务平台”,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新突破。为实现市政府办公区各部门和单位档案资源数字化、档案利用网络化,档案保管规范化,市档案局研发了数字档案集约化管理服务平台,由归档电子文件接收平台、档案管理平台、档案在线利用平台和协同办公平台等子平台组成,将实现为市政府领导和市政府办公区35个部门及单位提供档案数据查询检索、电子档案浏览利用等服务。达到市政府机关办公区内各部门和单位电子档案网上移交与网上互查;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共享功能,为筹建全市“档案云”奠定基础。此项目在全国党政机关集中办公区属首创,得到了中央档案馆馆长、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的认可和表扬。二是举办哈尔滨市档案馆馆藏重要历史档案资料展,档案文化建设实现新突破。市档案馆深入挖掘馆藏档案资源,于2013年7月在市委123号展馆举办了《哈尔滨市档案馆馆藏重要历史档案资料展》,展出档案资料、图片1100件(张)。先后接待市直党政机关各部门和单位52个,社会各界参观者1.2万人次。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丽欣观看展览后指出,市档案局举办这次展览很及时,并作出批示:档案部门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发挥了“以史为鉴,为文明增辉”的独特作用。三是组织开展“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档案宣传工作实现新突破。6月9日,在全国首次举办国际档案宣传日中,市档案局推出馆藏老电影放映周,“档案在你身边”主题演讲,在《哈尔滨日报》、《黑龙江档案》杂志、《学理论》杂志开辟宣传专版等10项主题活动。“国际档案日”当天,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同志先后对档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各区、县(市)档案局馆,专业档案馆,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室(档案中心)统一印制宣传单7万余张,设立服务咨询台26个,举办各类档案专题展览11个,档案宣传活动达到全覆盖。四是率先组织对地铁建设项目档案预审验收,档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组织档案业务骨干深入地铁施工现场,及时指导各参建单位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工作。组织档案业务培训。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到项目建设施工现场调研,并组织召开地铁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推进会。4月份,市档案局在全市轨道建设工程13项专项验收中第一个出具预审验收报告,并与地铁集团签署了《哈尔滨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档案规范管理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