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档案政务 >>计划总结
二〇一二年哈尔滨市档案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3-02-01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档案局、省档案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继续坚持“超越自我,服务大局,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工作主题,凝心聚力,共谋发展,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市档案局“创办《学习论坛》”、开展“星级竞赛”、“创建档案服务民生示范点活动”和“创建民营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示范基地”等7项工作在全国、全省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给予表扬;我市已连续2年在全省档案工作目标考核中综合成绩为优秀,排列第一;荣获全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工作优秀单位等省、市各类奖励12项。

 

坚持主动作为,积极为档案事业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去年初,各级领导班子换届后,档案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和支持下,加快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一年来,市档案局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市领导高度重视和鼓励。市委常委、秘书长石嘉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丽欣,副市长张显友先后12次对全市档案工作作出批示;市委、市政府与市档案局签订《2012年度岗位目标责任状》,将档案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责任指标考评体系;平房区委常委、办公室主任于振经常听取区档案局工作汇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并积极为区档案馆晋升国家二级档案馆创造条件;松北区委副书记曲雪锋对档案工作作出批示并提出具体要求;香坊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思主动到档案局调研工作;南岗区委副书记李玮,道里区委常委、办公室主任吴彦立,宾县副县长兰淼等领导多次听取档案部门的工作汇报。道外区、呼兰区、宾县、五常市、巴彦县及时配齐配强档案局领导班子,平房、香坊、阿城区和宾县、通河县提拔任用部分档案业务骨干。据省级档案工作目标考评组统计,各区、县(市)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有14个区、县(市)为档案部门解决档案事业经费300余万元。有8个区、县(市)将档案整理、保管费调整为3元。有10个区、县(市)为档案馆配备了接收档案专用车。

 

­­坚持拓展服务领域,档案服务大局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全市档案系统把档案服务新战略新跨越作为服务工作主线,将全市四大优势产业年内开工、竣工投产的重大技改项目、20个新建市级以上中小企业创业基地、8个驻哈银行业和金融企业列入建档登记、跟踪指导范围。在市属8个大企业集团开展《企业档案工作规范》推广指导服务。指导建立2个民营企业建档示范基地。对207家工业类民营企业进行档案登记和规范建档。指导10大牧业龙头企业、30个生产基地农业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推广项目登记建档。对“哈尔滨地铁1号线”等一批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和“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文化旅游系列活动”等重大事项开展建档指导服务86次。着眼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年内开工、竣工项目全部纳入档案监督指导范围。全年各级档案部门围绕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开展建档服务和跟踪指导168项、2297次。针对去年全市拆违工作力度大的特点,各区、县(市)档案局主动为农村房屋征地、拆迁等建立档案4277卷。在全市档案系统开展“档案服务新战略新跨越、服务民生”星级竞赛活动,有34家首批参赛单位通过了考核验收。

 

坚持发挥档案独特作用,档案服务文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2012年初,市档案局与市委宣传部、市文化与新闻出版局等部门联合制发《关于加强档案文化建设,为创建文化名城服务的意见》。首次跨区域与部分省、地区城市合作,组织召开《2012?档案文化价值哈尔滨研讨会》,得到国家档案局和档案界同行的好评。市档案馆重新修建的《哈尔滨档案记忆》展厅,借哈尔滨解放66周年纪念日之际,与市政府新闻办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积极组织文化研讨与论证,《档案文化在服务创建文化名城中发挥独特作用》专题首次列入第三届全市科学技术学术月21项重点学术活动。充分发挥在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承担的材料审核整理立卷组长单位的职责,抽调专人,赴“创城”先行城市长春、满洲里市取经,研制测评体系,对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创城”档案整理进行专门培训。首批189盒“创城”档案通过国家测评组初评,得到国家、省专家组和市文明办的好评,为我市获得全国省级、副省级城市总排序第三名的好成绩做出积极贡献。“创城”工作进入第二阶段后,又对76家市直机关、8个区及部分窗口部门,总计43个工作项目、206项具体工作内容进行档案指导。各区、县(市)档案局围绕全市创城工作和本地区文化建设重点工作,对964项历史文物、267处历史遗迹、4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档案。

 

坚持围绕全市惠民利民项目,档案服务民生取得重大突破。2012年初,市档案局首次与各区、县(市)分管档案工作领导签订省级重点档案工作目标责任状,为破解涉民档案难题提供有力抓手。对全市70个惠民项目、2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开展建档指导281次。推进“农村五保户”供养、城镇廉租住房、就业失业登记、工伤鉴定、城乡居民健康等民生领域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在全市50个乡(村)、50个社区开展创建档案服务民生示范点工程,首批推荐的114家档案服务民生示范点,经考核验收共认定107家,占推荐总数的92%,初步实现区、县和乡(镇)、村三级民生档案信息就近查询利用。道里区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区街道办事处社会事务综合考评体系;方正县充分宣传档案作用和价值,主打“亲情”牌,争取县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支持;尚志市建立“哈洽会”义乌·尚志小商品城分会场档案。市房产中心、市社保中心已建成市级民生档案规范化管理示范基地。市档案馆研发的居民身份证查档识别系统和电子触摸屏自助查询档案业务已投入使用。2012年,全市各级综合档案馆接待社会各界利用者5万余人次,为百姓出具居民动迁、房产更名、遗产继承等档案证明12800余份。市档案馆收到服务单位表扬信10封、锦旗5 面,表扬留言百余份,投诉率为“零”。

 

坚持夯实发展根基,档案基础和各项业务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档案资源体系不断丰富。市档案局根据国家档案局提出加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要求和市档案馆馆藏结构相对单一的实际,通过各种途径,已征集中华老字号档案、烈士档案、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等珍贵档案资料、影像档案资料1214件。巴彦县建立台风“布拉万”档案,木兰县为东北三省唯一入选央视的“最美乡村教师”建立名人档案。截止2012年末,全市各级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139万卷、110万件。档案馆库建设长足发展。2012年9月20日市政府专题会议后,市档案局起草了《关于哈尔滨市档案馆新馆建设项目需求说明的报告》,编制了《哈尔滨市档案馆新馆建设项目建议书》,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先后作出批示。目前,新馆建设正在推进中。我市列入国家中西部县级档案馆建设规划的宾县、尚志市档案新馆已投入使用,方正县档案新馆预计今年上半年竣工,巴彦县档案新馆也已开工建设。通河县档案馆自筹资金800多万元,建设仿古塔阁式档案新馆。阿城区已确定在新建CBD大厦为档案馆开辟5400多平方米的档案库房。香坊区已新解决馆库面积1200余平方米。道外区为区档案局解决2000多平方米档案库房和技术用房。道里区在群力新区解决档案库房2000平方米。目前,多数区、县(市)档案馆库面积不足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档案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2012年初,市档案局与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制发《哈尔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对全市档案资源数字化管理、网络化服务等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市档案局加大了对全市各级档案部门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坚持档案数字加工“零差错率”的高标准,通过各种有效形式推进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完成哈尔滨档案网站升级改版工作,增加了政务信息公开内容,完善了网上在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黑公网安备 23010902000175号

【关于本站】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