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兰台30余载,恰逢祖国70年华诞。时光荏苒、岁月变迁,做为黑龙江大学历史系档案专业首批本科毕业生,毕业后一直在档案部门工作,亲历了档案事业几十年创新发展,目睹了祖国的发展壮大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变迁,做为一名档案人,拥有满满的幸福感、自豪感和归属感。走进档案库房,抚摸着一卷卷曾亲手整理的档案,一排排密集架映入眼帘,感受着时光年轮不停地旋转。回首过去,档案镌刻了闪亮的历史标注;沧桑砥砺,风雨征程喜迎祖国70年华诞。
岁月无声 档案留痕
我的大舅,黑龙江省双城县人,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四野”部队四十七军的一名战士,先后任班长、排长。曾一路南下征战,1950年在湖南剿匪。第四野战军在解放战争初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以威猛著称,战功赫赫,是一支所向披靡的铁血雄师。在大舅的收藏匣中,一个小小的“转业军人证明书”上印记着大舅的服役地点,曾任“新化县兵役局助理员”。珍藏多年的小红本书,第一页是毛主席题词“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火红的肩章、臂章已经陈旧、泛黄,一枚枚军功章虽斑驳却承载着红色记忆,仿佛看到了战火纷飞的岁月。印象最深的就是大舅亲自参加了“黑山阻击战”,讲到战斗的惨烈,大舅坚毅的眼神中总是闪着炯炯的亮光:打仗的时候,炮火就在身边连成片,子弹在眼前横飞,同乡的兄弟在跟前倒下,那个时候什么也不容多想,“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只想杀出血路往前冲……电影《黑山阻击战》还原了战争画面,每当看到这个电影,我都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每个倒下的英雄都让人肃然起敬,为东北全局胜利和解放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8年,大舅响应号召和大批转业官兵一起去了北大荒,留在了东方红林业局,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开垦边疆的一员。我曾多次去东方红看望大舅,舅舅娶的是湖南姑娘,估计大舅南下剿匪,经历了“英雄美人、终成眷属”的故事。大舅的东北口音和舅妈改不了湖南乡音交织,一起给我讲述过去的故事,每一次讲述,每一次震撼。大舅回家探亲,身着武装带、头戴大盖帽,家里的门框上钉着“光荣军属”的牌匾,成为乡亲的骄傲。每年春节,大舅全家相聚的照片上,儿孙围绕,大舅虽然日渐苍老,但挺拔的脊梁一直保持着军人的风骨。
大舅于去年离开人世,享年94岁。在美丽的边陲东方红小镇,大舅为祖国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余生。整理他的遗物,从转业军人证明书、臂章、肩章和军功章等“实物档案”中感受中大舅不平凡的戎马生涯,珍藏着这些“实物档案”,见证着四野部队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也记载着一个对共和国无限忠诚的卫士,与祖国母亲70年风雨历程共命运、同成长的故事。鲜红的国旗由无数的烈士抛头颅、撒热血浇灌而成,也凝聚这些普通战士和所有共和国建设者的血汗。
巨龙腾飞 中国圆梦
随着互联网和新兴媒体的发展,快手、抖音等新媒体,成为互联网新的话语方式。人们经常看网络直播,即时感受地球村里的真实模样,对于“外国”不再是“雾里看花”,也不再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人们更多的走出国门,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旅游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回想过去,我们的祖辈有的一辈子也没有做过飞机,别说走出国门,连走出家乡的大门也很少。
而今妹妹领着外甥去欧洲游,10多岁的学生,开始了周游世界之旅,感受着欧洲大陆的悠久历史和异域风光,从小外甥的游记中看到,即有对欧洲历史建筑的赞叹,也有中外生活的客观对比:在一些曾经的发达国家,遇到了效率低下、流浪汉沿街乞讨甚至枪杀案件等问题。旅行回来,见识过海外世界,更加激发了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中国物流的发达、美食的丰富、电商支付的便利,让到中国旅游的人流连忘返。从国外买的东西带回国内,都是made in china,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崛起已经是一个不可阻挡的事情。
中国近几年的高科技发展令世人惊叹,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镜、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C919大飞机、中国路、中国车、中国网等,一起见证中国走向伟大和强盛。21世纪以来,中国以其独特的魅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扮演着时代的“领跑者”,震惊世界。世界因中国而精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承载了充满活力的发展中大国对于人类未来的憧憬和追求。
情寄兰台 无悔人生
在我的工作履历表中,填写的永远只是一项,即:哈尔滨市档案馆。从大学时期学“档案专业”到毕业来到档案馆工作,没有工作单位的变动。从被动选择到执着兰台,一生选择一个职业,并坚守30多年。我也在思考:是什么原因,让我从未想过离开?做为终身事业,它符合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求轰轰烈烈,但愿岁月静好。通过默默无闻的工作,获得应有的、踏实的平凡生活;这项工作,发挥了我的所学专长,激发了我的个人爱好和天赋。一项工作能做得久,不仅仅依靠激情,更需要那种因熟悉而培养的感情,因持久而积累的经验,因认可获得的被尊重和归属感、成就感。
高考报考志愿,我对所选的学校写上了“服从分配”,命运之神把我的档案投到“档案专业”。从此,我与档案结下了一生情缘。做为黑龙江大学档案专业首批毕业生,经历了我省高校档案专业的初建、成熟和壮大。做为省内第一批档案专业骄子,顺理成章地分到了当时的哈尔滨市档案局。回顾职业生涯,在市委机关办公区档案利用接待室,刚参加工作的我通过调阅档案,触摸到了一本本鲜活的历史纪录;曾经在《哈尔滨档案》刊物创办了档案整理方法小专栏,留下过我稚嫩的思考文章;档案馆库中4万余卷外侨档案,我曾带领10名外语翻译人员进行整理,形成了最初的一张张人名卡片,现在看到外国友人十分关注这部分档案并不断发挥价值,倍感自豪;在档案信息网站做执行编辑,网站改版精心完善版面,在全市政府网站测评中获得过很多荣誉;在几年的档案监督指导岗位,倾情服务,发挥了所学专长,所指导单位多次获得过国家级荣誉……“未来可期,余生不负”,当前,我国的档案事业将立足新的发展起点,档案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变化,做为档案人,将持之以恒地提高政治站位,立足档案部门的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时光不居,岁月如流。转眼间我们伟大祖国迎来了70年华诞,70年壮丽辉煌,70年风雨兼程。我们祖国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百年梦想,曾经那么遥远;伟大复兴,今朝触手可及。做为档案人,要筑牢信仰之基、高扬学习之帆、常怀服务之心、立下实干之志,也要做“努力奔跑的追梦人”,为共圆伟大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