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兰台文苑
让档案走出柜橱 为发展区域经济服务

 

呼兰是座历史名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档案资源。过去这些资料一直躺在书柜里、锁在库房内、尘封在历史记忆中,得不到展现和发挥。近年来,呼兰区档案局创新思维、拓宽思路,积极探索档案工作服务于新区建设的实践,创新档案工作,让档案走出柜橱、走出库房、走向社会、走向社区,同广大干部群众见面,使死档案变成了活资料。我们采取文史联姻、展印结合,充分发掘呼兰河流域的丰富历史资源,宣传历史、展示当代、鼓励人民,推动新区建设工作,取得良好社会效果。我们这一系列宣传展示活动,被省政协评为2016年度政协工作创新提名奖,呼兰区档案局也因此荣获了2015年度全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实践让我们深深体会到:物是死的,人是活的,只有开动脑筋、转换思维方式、创新思维、创新档案工作,才能使呆板的、传统的工作方式,转动起来,充满生机和活力,发挥出潜在的特有效能。档案是历史又是资源,同青山绿水一样,也是金山银山。只有充分认识它、利用它,才能发挥它的应有作用。

 

一、寻找:创新档案工作的方式

 

习主席在十八大以来的讲话中一再强调:各项工作都要多动脑筋、创新工作。档案工作一直是面对柜橱守门待客。传统的工作方式使工作人员养成了消极的、不思进取的守门待客工作作风。怎样创新档案工作?这是摆在档案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呼兰区档案局全体工作人员都认真思索,并积极寻找突破口,大家通过讨论,认识到:要开拓创新档案工作,必须充分认识档案的内涵和资源。

 

呼兰是黑龙江省最早开发的五城之一,素有“江省邹鲁、满洲谷仓”之美誉,自雍正十二年(1734年)设置呼兰城,至今已有283年的建城历史。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又因著名女作家萧红而扬名中外。

 

呼兰区档案馆为国家二级档案馆,馆藏清朝、民国(伪满)、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革、改革开放30年以来六个时期的珍贵历史档案,共分14个门类、129个全宗、及7.8万卷。内容丰富、历史悠久、涉列广泛、具有鲜明的呼兰河流域文化特色。如何利用呼兰这历史悠久的档案资源为现实服务?呼兰档案局全体工作人员认真思索、积极探索,并认真进行实践。

 

二、搭建:创新档案工作的平台

 

1、文史联姻。即区档案局和区文联合作。档案局有历史资料及图片;区文联能写文章、有编辑策划能力,我们结合在一起发挥各自优势。自2014年起,我们充分挖掘呼兰河流域档案、史志、摄影、文学等资源,先后策划编辑出版了《承载历史记忆 彰显兰河文化》、《抗战记忆》、《筑梦呼兰》、《图说萧红与呼兰》等多本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的呼兰文史资料精品画册,有力的宣传和展示了呼兰悠久的历史。

 

2、展印结合。即大型展览和印刷成册下发结合。我们把《承载历史记忆 彰显兰河文化》出版成画册后,又分6大版块制成24个历史展板,在区委、区政府办公大楼展出。吸引了区委书记、区长等四大班子领导及广大机关干部驻足观看。大家感到新颖、猎奇,反响效果良好,对家乡的认识更加明确。2016年9月份,为配合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我们又编辑出版了《抗战记忆》档案资料册,同样制成立式展板在区委、区政府大厅举办了《兰河抗日烽火》大型展览。

 

大型展览开通了我们思路。我们不仅表现历史,更应展示现实。于是我们又联合策划编辑了“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黑公网安备 23010902000175号

【关于本站】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