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哈埠风貌 >>哈尔滨民俗风情
奥运圣火照九州之哈尔滨城市名片

 

日常食俗 哈尔滨市居民以汉族为主,其中多为山东与河北省移民。旧时的哈尔滨,外国侨民比例较多,其中俄侨占多数。外侨生活方式与习俗对哈尔滨人的文化、饮食习俗有一定影响。哈尔滨人旧时多以大饼子(玉米面贴饼子)为主食。原当地居民喜食大馇子、小米饭和炖菜;山东人喜吃面食和鱼;河北人喜食米饭,爱喝高粱米粥。哈尔滨人受少数民族饮食习俗影响,喜欢吃黏糕和黏豆包、“列巴”(一种大面包)、红肠等,喜欢喝“苏波汤”。

野游 由于受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传统影响,早在20世纪90年代,哈尔滨就有了野游的风俗。解放后,野游之风日益盛行,许多单位春夏秋季都要组织职工到郊外野游,也有的以家庭为单位野游。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哈尔滨人的野游正在发展为更大规模的旅游活动,并成为生活中文化娱乐的一项重要内容。
 

 野餐 在哈尔滨,凡组织或进行野游活动,都离不开野餐。哈尔滨野餐有历史渊源,受北方少数民族饮食习惯以及后期欧洲移民生活方式的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起,哈尔滨人逐渐形成野餐风俗。
喝啤酒 哈尔滨在20世纪初就已经生产啤酒,哈尔滨啤酒厂已有百年历史。哈尔滨啤酒年消费量30多万吨,人均啤酒消费量居全国首位,主要品牌是“哈尔滨”和“新三星”。哈尔滨人酷爱啤酒,很多人把啤酒视为普通饮料,也有人以饮酒来显示北方人的豪气和待人的热情。
  

扭大秧歌 大秧歌源于200多年前的中国北方农村,是汉族传统民间民俗舞蹈。90年代成为一种群众性自娱自乐的健身活动。
  

冬泳 冬泳是哈尔滨富有自己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表现了哈尔滨人不畏严寒的强壮体魄和坚强意志。冬季,哈尔滨的室外温度下降到零下十几、二十几度。冬泳者在松花江上,刨开冰面,修筑了冰上游泳池。冬泳下水时间多在太阳未出来的5—6时左右,冬泳表演时间在10—14时之间。
   
 

看冰灯 哈尔滨的冰灯始于60年代初期,是在民间传统简陋艺术形式上发展起来的。它以园林艺术为依托,以建筑和雕塑艺术为表现手法,用电灯光为光源,制作成各种冰的景物。上世纪下半页,冰灯逐步发展成哈尔滨具有代表性的冰雪文化艺术。每年一届的冰雪节、冰灯博览会成为冰灯艺术的大观园,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冰上婚礼 冰上婚礼是哈尔滨青年人喜爱的的一种婚礼形式。冰上婚礼由哈尔滨青年宫主办,集体举行,成为哈尔滨每年一届的冰雪节的组成部分。

冰雪宴 1985年第一届冰雪节,江南春饭店举办了第一届冰雪菜点技术大赛,揭开冰雪饮食文化的序幕。新颖美观、玲珑精巧的冰雪餐点艺术,展现了冰城厨师的精湛技艺。宾客在品尝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冰雪餐点中,领略与品味了哈尔滨特有的文化特色。
   

建筑风韵 哈尔滨的城市建筑在中国各大城市中尤其别具风韵。不仅有林林总总的欧式建筑,也有十分传统的中国古典建筑,改革开放以来,又兴建了若干现代建筑,使这个城市呈现出中西合壁的建筑风格。
  

凡是初到哈尔滨的游人,均有置身在建筑博物馆的感觉。
  

倘若你漫步在中央大街,你会看到用方石铺成的这条百年老街两旁,一座座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折衷主义、新艺术运动和后现代等各种风格的建筑,在向您诉说着历史,诉说着哈尔滨人。
  

倘若你乘车到哈尔滨市区,哈尔滨工程大学(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文庙、友谊宫、力学研究所、第三中学等雕梁画栋、红墙碧瓦的中国传统式建筑,会时常映入你的眼帘。
  

倘若你能俯瞰哈尔滨,你会看到一座座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就在你的脚下,居民小区各具特色,红博广场的阳光大厅在闪烁,松花江宛如一条飘动的彩带从黑土地上流过......
  

哈尔滨的建筑,象一个个凝固的音符,有欧洲中世纪的浪漫,有中国古典的典雅,也有现代的奔放。  

 

(摘自  哈尔滨党史网)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黑公网安备 23010902000175号

【关于本站】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