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处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沿,太平洋西岸,北面临近寒冷的西伯利亚,南北跨中温带与寒温带。冬季高空受贝加尔湖高压脊与亚洲大陆东部低压槽控制,而地面则受蒙古高压中心与阿留申群岛低压中心的影响,因而使来自蒙古高压区的干冷极地大陆性气团不断向太平洋阿留申群岛低压区流动,形成冬季风,即常见的寒冷干燥的西北风;夏季,随着太阳辐射能量逐渐加大,亚洲大陆由冬季高压系统转为低压系统,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和高空锋区的影响下,使来自西太平洋的温湿海洋性气团不断向亚洲大陆流动,形成夏季风,即温暖湿润的东南风或南风。因此,黑龙江省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但西部受夏季风影响弱,显示出一些大陆性气候特征。根据干燥度,黑龙江省自东向西由湿润型经半湿润型过渡到半干旱型,这与夏季风自东向西减弱明显相关。
(一)气温
黑龙江省是全国气温最低的省份。一月平均气温-30.9℃——-14.7℃,极端最低气温,北部漠河曾达到-52.3℃,为全国最低纪录。夏季普遍高温,平均气温在18℃左右,极端最高气温达41.6℃。年平均气温平原高于山地,南部高于北部。北部大兴安岭年平均气温在-4℃以下,东宁一带达4℃以上。无霜期多在100——160天之间,平原长于山地,南部长于北部,北部的大兴安岭地区无霜期只有80——90天,而松嫩平原西南部和三江平原大部分地区无霜期超过140天,泰来最长,超过170天。全省≥0℃积温平均值在2000——3200℃,大部农业区介于2800——3200℃之间;≥10℃积温多介于2000——2800℃,大兴安岭腹地不足1600℃,西南部的泰来,肇源等地多达2800℃以上。
年平均气温的分布有以下特征:
1.等温线基本与纬线平行,平原区表现较为明显,山地与纬线方向偏离,并在局部地区产生沿经线方向的分布特征。
2.北纬48°以北均在0℃以下,北纬48°以南多在0℃以上,南高北低,南北年平均气温相差10.2℃,年平均气温的低温中心在北部大兴安岭地区的阿木尔(-5.3℃)。高温中心有两个,一是松嫩平原西部的泰来、肇源一带,(泰来高达4.2℃);二是黑龙江省南端东宁,年平均气温达4.9℃。
3.气温的季节变化明显。冬季(12月、1月、2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也是南北温差最大季节。其中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全省在-14.7℃以下。北部大兴安岭为全省最冷地区,气温在-30℃以下,漠河-30.8℃,东宁气温最高在-14.7℃,南北温差达16℃。春季(3月、4月、5月)以4月份为代表,除大兴安岭北部在0℃以下外,其余地区都在0℃以上。
齐齐哈尔和哈尔滨以南、佳木斯附近、乌苏里江沿岸在6℃以上;松嫩平原西南部的泰来达6.9℃,成为高温中心。大部分地区在1——5℃,南北温差不大(7.5℃)。夏季(6月、7月、8月)为全年最热的季节,也是南北温差最小的季节。以7月份气温为代表,全省普遍高温,均在17℃以上。高温中心在泰来一带,22℃至24℃,泰来达23.4℃;低温中心在大兴安岭北部,一般低于18℃,漠河仅17.1℃,南北温差6.3℃。秋季(9月、10月、11月)以10月份为代表,气温与春季分布相似。因秋季是由夏季向冬季过渡,所以温度低于春季,南北温差11.4℃,大于春季。高温中心在东宁,气温达6.8℃,低温中心在阿木尔,气温-4.6℃。全省大部分地区在0℃——4℃。
(二)降水
黑龙江省的降水表现出明显的季风性特征。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充沛,占全年降水量的65%左右;冬季在干冷西北风控制下,干燥少雪,仅占全年降水量的5%;春秋分别占13%和17%左右。1月份最少,7月份最多。
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大致与经线平行,这说明南北降水量差异不明显,东西差异明显。降水量从西向东增加,西部平原区仅400——450毫米,东部山前台地在500毫米左右,东部山地在500——600毫米。
山地降水量大于平原,迎风坡大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分布极不均衡。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地区年平均降水量550——650毫米,在小兴安岭南部伊春附近及东南部山地尚志县形成多雨中心,降水量在650毫米以上。西部松嫩平原降水量只有400——450毫米,肇源西部、泰来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在400毫米以下,形成少雨中心。
降水日数的分布差异较大。松嫩平原地区在100天以下,其中多数在80——90天,个别地区80天以下。杜蒙(76.7天)、泰来(73.1天)、龙江(79天)为黑龙江省降水日数最少地区。兴安山地与东部山地多数在110天以上。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