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哈埠史话
古镇拉林 -- 京旗文化的摇篮

 

古镇拉林,距离哈市60公里,全镇现有人口约6万,其中满族人口3.7万人,占61.7%,幅员面积155.75平方公里。拉林有着悠旧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早在931年前,辽咸雍八年(1072年)拉林就有了城池。其名字源于女真语(满语),即"爽快"之意,拉林城南10公里处有拉林河,辽金时期称"涞流水",女真语亦为"爽快"之意,所以拉林以河定名。史载:周朝时属肃慎,秦汉时属扶余,魏晋时属勿吉,唐时属靺鞨,渤海国时属扶余府,辽时属宁江洲,金为上京会宁府的配都。辽成雍八年(1072年)建城,明永乐四年(1406年)设立卫所,名为"纳邻河卫",属奴尔干都司,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建立官仓,储备军粮,俗称"拉林仓",雍正三年(1725年)设立协领,乾隆九年(1744年)设立副都统(副省级),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拉林副都统降为协领、巡检,直至清末。1947年经中共松江省委批准,成立拉林县,1956年3月拉林县与五常县合并,改称五常县拉林镇。
   

2000年7月,发现并挖掘了拉林独特的文化资源--满族京旗文化,这是一段很丰富很有魅力的文化。其成因源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的京都移民,这段移民在《吉林通志》、《吉林志略》中都有明确记载。乾隆九年(1744年),清政府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戍边保国和解决八旗生计问题,将在京闲散旗人移驻东北拉林阿勒楚喀地区。先后有3 000户满族八旗子弟来到这里,在这片黑土地上打井建房、开荒种地、建屯立基,从此过上了自食其力、亦兵亦农、耕猎并举的生活,建立了八旗屯落,形成了一块异于当时东北边陲并带有浓郁京都色彩的文化区域。
   

250多年过去,京旗人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珍贵文物,也传承下来许多鲜活的口碑资料。目前,拉林地区保留着的珍贵文物3 700多件。包括满族谱书、谱单、用满文书写的家书遗录、清代文献地照、先祖画像、宗教祭祀用具、生产生活用具等,有清代古建筑、庙宇、牌坊,金代古城、石人、石羊等墓葬遗址。除了丰厚而珍贵的历史文物外,拉林地区的满族人仍然保留着自己的民风遗俗,如祖宗板设在西墙上方,供妈妈口袋,逢年过节悬挂祖宗画像,婚丧嫁娶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饮食上,不吃狗肉,喜欢吃白肉、血肠、黏豆包、豆面卷子、饺子、火锅、豆汁(酸茶),而且每餐必有四碟小菜压桌;文体活动上,玩"嘎拉哈"、扭大秧歌、听唱大鼓书、滑冰、骑马、打猎、捉鱼、打珍珠球、拉地弓、踢毽、串树林、射箭等,儿童游戏有拉拉尾儿(老鹰捉小鸡)、跑马城等,都配有歌谣;语言词汇方面仍然是京腔京味,保留了些满语词汇,如将抹布(擦东西用的)称"展布"、墙壁称"捧叉一、衬衣称"汗塔"、草甸子称"塔头"等。一些地名仍是满语,如硕多库山,满语为平顶山的意思;拉林,满语为"爽快"的意思。人们的口中还传承着大量的故事、传说、满族歌谣、颜语等,如永海重修拉林城、老罕王的传说、随龙来的,儿童传唱的打花棍儿、卖锁等。
   

250多年过去了,一代代京旗满人在这块黑土地上繁衍生息,传承着文化,创造着历史,创造着未来。新时代的京旗满人依托拉林悠久的历史与厚重的文化资源,开发了以京旗文化为重点的旅游经济,正逐步把拉林建设成为历史名镇、旅游名镇。目前,镇内现存的有形遗址1O余处,而且每一处都有一段美丽的故事,在闲暇之余,您可带着您的家人来到这里感受一下文化的魅力,接受一下历史教育。
   

走近拉林古镇,第一个进入视野的就是美丽的女真饮马湖(驿马湖),美丽的湖水碧波千倾,大大小小的池塘连接环绕,长长短短的沟渠相通,如众星捧月,似瑶池落地。辽天庆四年,完颜阿骨打为成霸业,积极进行伐辽准备,借为辽纳贡之名,在此处养良驹数千匹。宁江洲大捷后,将此处命名为饮马湖。坐落在饮马湖西岸的洪皓书院与湖水交相互映,清澈的湖水映着古色古香的建筑,散发出历史的辉光,这里曾是金代拉林文化的传播地。金国初期,南宋派到金国的使臣洪皓因不愿在北国为官,惹怒金国皇帝,被流放到冷山(现五常市冲河镇南城子一带),因他与左相完颜希尹关系密切,后又帮助金国创制了女真文字,而获得人身自由。他游遍松辽大地,当他来到涞流城(拉林城),发现城内外的女真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对中原文化更是一无所知,于是在饮马湖西岸建起了一座仿宋风格的建筑,办起了书院,名曰洪皓书院。教育女真子弟读书,学习《四书》、《五经》,了解中原历史,传播文化。
    

当你再向前走,将看到满族人世代敬奉的神庙--关帝庙以及拉林在乾隆九年(1744年)时的行政办公地点--副都统衙门和第一任副都统巴尔品的故居。
    

关羽被满族人视为本民族的保护神,因为满人的祖先非常崇敬关羽的忠贞结义精神,并以这种精神立国,号召后人学习这种精神,所以凡是满族人聚居的地方都有关帝庙,将关羽视为神灵供奉之。拉林关帝庙内设有药王庙、王母庙、鬼王庙,正殿五楹,门挂"兄玄德弟冀德兄德弟德,师卧龙弟子龙龙保真龙"对联。殿内供奉关羽等五尊塑像,东西配殿各三楹,总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关帝庙三字为刘庸所题,该庙乃北京白云观道长云飞于乾隆二十四年所建。相传,光绪二十六年拉林跑毛子,关老爷显灵,保了一方土地平安。满洲国时,康德赐送"忠义千秋"御匾褒奖。
    

清乾隆九年(1744年),为管理京旗移民设拉林副都统(副省级),管理哈尔滨、阿城、双城、宾县等广大地区的军政事务。该衙门于乾隆八年十月建成,大堂五间,穿堂三间,大门三间,查街办事房三间,绵甲库二间,看守堆房三间。同治五年毁于城火,同治七年永海重建拉林城,恢复该建筑原貌。拉林第一任副都统巴尔品于乾隆九年任,乾隆十二年解任。廷专为封疆大吏修造了官宅,乾隆八年建成,与副都统衙门隔道相邻。高墙环柳,两层套院,占地2 000平方米,院内假山流水,鸟语花香,后宅天井,与北京四合院无二。巴尔品离任后,这里始终为副都统的府第。
    

游完这里,便可沿着步行街而下,来到拉林古商业街的所在地--三井古街和京旗风情街,这两条街全长2 000延长米,为古代商贾重地。在京旗风情街的右侧还可以看到永海的故居,而沿着这条商业街西行,便可来到佛教文化的圣地--华藏寺。
   

 "三井街"形成于1072年拉林建城前。辽国时,此地为兵营,因天天练兵跑马,久而久之,变成了路。当年路旁有一处专供官兵饮酒的"恭和涌"烧锅和三眼水井,故而后人称之为"三井街"。1114年,宁江洲大捷后,阿骨打于此大宴三军,豪饮的便是传世至今的"女真酒"。金太祖称帝时,相国撒改特于街东道北修了一座由雄狮镇守的"御酒亭"。以志铭记龙兴之日。乾隆九年京都移民后,三井街和京旗风情街成寸土寸金之地,几年间以"义和发"为首的20多家大商号齐聚于此,这里顿成商贾重地。
    

在游历古商业街的同时,还可以到对过重修拉林城的协领--永海的故居看一看。永海,姓富察氏,满州镶白旗人,清同治7年(1868年)出任拉林协领。同治5年拉林大旱,人民为祈雨烧香化纸而引起大火,将拉林城毁于一旦。永海到任后奏请重修拉林城,历经千辛万苦,费时1年完工,使拉林城自金代以来最为坚固,永海也名垂青史。
 &nb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黑公网安备 23010902000175号

【关于本站】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