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档案视角
抑郁症低龄化,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亟需建立

 

数据显示,全球抑郁症患者遍布各年龄段。有针对青年心理健康的专题调查表明,14岁-35岁的受访青年中有近三成具有抑郁风险,近一成有抑郁高风险,自杀已经成了15岁-29岁人群第二大死亡原因。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据悉,抑郁症正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全球预计有3.5亿人患病。特别是近年来,大学、中学校园频发因心理障碍引发的悲剧,尤其一些大学生、中学生心理健康反常问题,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有的厌学,有的性格孤僻,还有的做出了一些有背社会常理的反常行为,更有甚者,竟发生了自杀轻生的事件,及时建立有效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给予有效的心理治疗已成为当务之急。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从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入手,通过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不仅可以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可以动态的监测学生心理变化情况,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还能早发现,早干预,防止极端情况发生,有效的做到预防、预警和干预;学生家长也能随时随地查看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档案,有利于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中学、高等院校在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基础上,应结合每年学生心理健康普查、抑郁症筛查结果及师生建议,合理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讲座、心理健康选修课、心理健康宣传等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同时,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要严格保密。在学术场合要使用档案内容时,不准公开当事人的任何身份信息。平时对学生进行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测量等的相关资料,要及时归档。

 

当然,除了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外,还有许多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如各种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当学生有心理障碍时,随时可以找专家咨询求助。为此,没有建立心理辅导(咨询)室的学校应尽快建立,有心理辅导(咨询)室的学校也要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

 

作为学校,仅仅教学生们完成学业还不够,还必须教出一批批身心健康的学生,一个身心健康有问题的学生是不能称之为合格的学生的。教出一个个心智健全的学生应是学校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期待各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并付诸于行动。

 

学校还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学校和教师要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组织家长进行较为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家教方法的学习,引导家长改变传统思想观念,重视子女心理问题,多与子女交流。

来源:新京报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黑公网安备 23010902000175号

【关于本站】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