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始建于1903年的哈尔滨站。

上世纪50年代的哈尔滨站。
哈尔滨站始建于1903年,俗称“老站”,曾用名秦家岗站、中央火车站、哈尔滨驿,是这个城市的门户和地标,历史上拥有相当悲壮和鲜为人知的过往难以抹去,令人去探究和解读

中东铁路时期停在哈站的旅客列车。

上世纪20年代哈尔滨站站内一景。
壹 哈站设计模仿北京站
1898年7月6日,清政府与中东铁路公司签订《东省铁路南支线合同》,决定正式铺设南支线(哈尔滨—旅顺),与干线(满洲里—绥芬河)中间的哈尔滨接轨,接轨点就在霁虹桥内。1899年10月,施工者开始在接轨点向南铺轨,在原哈站老行李房址设立车站。站舍是一座临时搭建的小房子,临时作为站长室、电报室和行车人员的休息室。沙俄当权者给车站命名时显得很无脑,将车站胡乱称为松花江站,国人闻之强烈反对亦在情理之中。当时这一带叫秦家岗(现南岗区),国人顺理成章地要称新站舍为秦家岗站。
1901年,在哈尔滨站现一站台南端建起一栋平房站舍,用作候车室。此后,该站舍旁又建起一幢二层候车小楼。起初该站的过往旅客并不多,每天接发客车6对,混合列车3对,日均乘降旅客185人。1903年,新站舍开工兴建。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在建站舍变成俄军临时兵站,窗户被木板钉死,大厅内搭起三层大通铺,供开赴前线的俄军士兵休息。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新站舍竣工并投入使用。新站舍为新艺术风格,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中央大厅宽敞明亮,左侧为一、二等候车室和
|